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约4.1万个施工工地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但因这些点位大多是联合扬尘点位建设,存在点位位置不规范、监测设备良莠不齐等问题,且缺少监测数据处理方法,难以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在此背景下,近日正式实施的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1402-2024),标志着建筑施工噪声在线监测全面迈向规范化、数智化。
01 标准明确自动监测系统性能
◆电声性能应符合GB/T 3785.1对1级或2级声级计的要求;
◆户外防护等级满足IP55要求;
◆支持市电供电,配备不间断电源确保终端正常工作24h以上;
◆具备远程自检和自动校时功能,具备声校准功能;
◆音频采集可存储7日以上,长期固定安装的,存储90日以上;
◆应配备风速测量装置和视频采集,视频采集存储7日以上,长期固定安装的,存储90日以上;
◆可拓展声源类型识别、声源方向识别等功能。
明德方案:满足标准需求,赋能智慧监测
M2300型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电声性能符合标准中对1级或2级声级计的要求,支持气象监测,录音、视频监测,声源定位、识别,北斗定位等功能。除完全符合上述新标准要求外,明德声源类型识别单元针对建筑施工领域做了针对性增强,支持超过20类常见施工类型的声源识别(如风镐、破碎机、压缩机、电锤、电钻等),定期更新扩充数据库样本,不断提升识别种类和准确度,大大降低人工识别的工作量。
02 平台要求
◆平台支持自动告警功能;
◆实时查看和调取监测数据(噪声、气象、视频、识别结果等数据);
◆支持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有效性标记、声源类型标记、声学指标计算、背景噪声获取等);
◆记录远程自检及现场声校准相关信息。
明德方案:智慧化管理平台,提效率保真实
噪声管理平台支持超标自动告警,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可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统计分析。一键智能审核数据,进一步简化数据分析工作。针对数据质控,加密原始数据,有效防止数据篡改,保证数据的安全。
03 测点布设等安装要求
◆根据施工场地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位置和声源位置的布局,测点位置应设在能反映建筑施工噪声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较大影响的位置;
◆当场界无法测到声源的实际排放或无法布设测点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位置另设测点;
◆测点位置应随着施工阶段推进及时调整。
明德方案:灵活多变的布局安装方式
根据现场环境需要和标准要求的不同,明德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可灵活适配不同的安装方式和安装高度:支持立杆式、落地座式、底部可移动滑轮、便携式等多种形式。
04 数据处理与评价
◆单次测量时段为连续20 min。单次测量等效声级超过噪声排放限值或设置的阈值会自动告警,单次测量得到的数据,需经过有效性审核后进行评价。
◆若因仪器故障、断电等原因导致数据缺失或异常超过1分钟,或测量时段内出现1次及以上分钟平均风速>5m/s,该次测量数据不参与评价,但需留存。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相差在3dB(A)~10dB(A)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的差值修约到个位数后,按照下表进行修正:
明德方案:建筑施工噪声数智化的全流程管控
噪声在线监测系统自动统计每20min连续等效声级,若存在有效性问题,则自动标记数据,不参与统计评价(但会留存)。若监测超标,可联动摄像头及方向识别模块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链,实现“超标——自动告警——智能分析——多维溯源——辅助治理”的全流程管控。
智能修正模式下,在对背景噪声值的自动测定或手动设置后,系统根据修正规则,自动进行数据修正。